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中心必须落到城乡,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涉及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当前,应对大战大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才能确保服务更好、治理更优、百姓更满意、乡村更振兴。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治理体系。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紧迫性、长期性,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考虑当下、着眼未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政府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镇党委主动发挥“龙头”作用,认真梳理细化职责职能,切实推动省市县下放到基层的权力事项。村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群众解释工作,切实行好各项监督权力,不断细化事项、完善机制,进而实现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明显提升。
强化标准建设,夯实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逐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让村民居有其所;全力保障农村基本生活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投入和资金投入,解决农村脏、乱、差等难题;继续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乡风文明,形成规范统一的乡村治理标准,把乡村治理必须做到的事项、完成的要求梳理出来,既有实际措施,又有具体要求,确保乡村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科学完备、符合实际、有效管用。
强化为民服务,提升治理效能。做群众工作是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本质核心。群众满意是衡量治理效能的唯一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确保乡村治理更有效、乡村振兴更有料。
乡村要振兴,治理须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其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强化乡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乡村治理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对群众的服务和组织引领,定能让乡村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真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治理根基、集聚一线力量。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本网站评论服务协议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8
|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4-27
|
人民日报 2025-04-22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2025-03-28
|
扬子晚报 2025-02-25
|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2-20
|
澎湃新闻 2025-01-01
|
科技日报 2025-01-01
|
360常识网 2022-04-27
|
畅享生活 2014-03-29
|
携程 2022-04-15
|
中国文化报 2022-04-21
|
中国甘肃网 2022-04-18
|
中华网文化 2022-04-13
|
畅享生活 2013-06-25
|
畅享生活 2013-12-31
|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4-27
|
人民日报 2025-04-22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2025-03-28
|
扬子晚报 2025-02-25
|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2-20
|
澎湃新闻 2025-01-01
|
人民日报 2025-01-01
|
人民日报 2024-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