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深入甘肃舟曲调研,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注入强劲动力。这场发生在秦巴山区深处的调研,既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场行动的号角,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共鸣。
以作风建设为笔,书写干群同心篇章。作风建设是党与群众血脉相连的纽带,其核心在于“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从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传统,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风建设始终需以教育铸魂、实践润心、制度固本为路径。通过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党员干部在“学思用贯通”中校准价值坐标;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中,以“群众点单、干部接单”模式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百姓笑脸;同时,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织密监督网络,方能让干群关系如白龙江水般清澈绵长。
以问题导向为刃,破除作风沉疴痼疾。问题导向是作风建设的“手术刀”,唯有直面痛点、精准施策,方能刮骨疗毒。聚焦“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顽疾,需以“无会周”“廉政档案”等制度靶向治疗;领导干部更需刀刃向内,带头查摆问题,从“一餐饭”“一杯茶”等小事小节严起,以“红黄蓝”三级预警倒逼作风转变;同时,建立“整改-评估-反馈”机制,对“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严肃追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闭环,让作风建设在解决问题中焕发新生。
以分类施策为钥,开启治理精准之门。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分类施策方能精准发力。对领导干部强调“头雁效应”,在作风建设中当先锋;对年轻干部注重“育苗工程”,以“导师帮带制”扣好“第一粒扣子”;对农村党员则用“大喇叭”“板凳会”等接地气方式宣讲政策。同时,针对基层负担过重问题,推行“减负增效”行动,将村级工作事项精简,让干部轻装上阵;创新“网格化+积分制”模式,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通过“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督导机制,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让每把“钥匙”都能打开基层治理的“锁”。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本网站评论服务协议
畅享生活 2025-10-10
|
畅享生活 2025-10-10
|
畅享生活 2025-07-21
|
畅享生活 2025-05-27
|
畅享生活 2025-05-27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11-25
|
畅享生活 2023-06-16
|
畅享生活 2023-06-20
|
畅享生活 2022-11-09
|
畅享生活 2022-09-27
|
畅享生活 2022-09-20
|
畅享生活 2021-08-27
|
畅享生活 2022-03-02
|
畅享生活 2025-10-10
|
畅享生活 2025-10-10
|
畅享生活 2025-07-21
|
畅享生活 2025-05-27
|
畅享生活 2025-05-27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