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要将公仆意识融入心中。回望党史、觉悟思想,党员干部经常缺乏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对党足够忠诚,但偶尔学习动力不足,不时出现懈怠思想,归根到底是思想上缺钙,可回想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夏明翰之所以能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理想信念的不抛弃不放
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
近日,一封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引发热议。《回信》中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敬业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勉励他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从中汲取奋进的不竭力量,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非凡的业绩,用“平凡”的力量交上了一份
实干笃行,做知行合一的实干者。“笃行”是学习的最后阶段,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党员干部要起到带头,从眼前事做起,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积小成大、厚积薄发。有些事情,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件琐碎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百姓的“小事”,党员干部要记在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年轻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基层是最能反应民情民意的地方,基层治理只有顺民心才能得民意,而对于青年而言,基层困难多、问题多,但恰恰是最能锻炼人、最能磨砺人的地方。青年干部要想快速成长,更应该把基层当做施展才华、增长见识的人生舞台。青年干部要“从心”将深入基层。当今多数青年干部都是一毕业就步入考公、考编之路,在报考时觉得基层离
2022年6月28日习总书记给安徽太和的种粮能手徐淙祥的回信中提到“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一直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在这封回信种我们读到了习总书记对种粮大户的殷切期望,而作为青年干部我们更应该从回信中深刻审视自己,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种好人生的“粮食”。种好“粮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与29位访谈者,从29个视角,重温了40多年前总书记与乡亲和知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温暖故事。总书记所插队的地方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过,书中村民们、知青们谈起总书记的知青岁月,记忆依然清晰,依然记得有一个肯吃苦、敢担当的有为青年。用心品读这七年岁月,自愧不如更应
2021年7月1日上午8时,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深切感受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更是一部自身建设史,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不仅要不忘初心,背负使命,更要将这100年伟大历
如今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一秒的中国都在发展壮大,“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诸多先进技术让中国上天入地,四通八达,而这一切得益于“改变”,党员干部改变思想,创新创造,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不断推动时代进步,唯有扬起“改变”的帆,才能让中国在时代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改变思想,推进理论创新。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在侵略者的利炮下遍体鳞伤,外国已进入工业时代时中国正原地踏步,解放思想、学习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一阐述深刻指出基层治理的目的在于让人民安居,方法在于与民共治,使命是以人民为根本,这就要求在基层治理中要做到以群众利益为本,与群众共同治理,形成共享治理成果的新局面。基层治理是当今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其意义在于:一方面致力于社会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群众的生活环
“年老的同志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天,”伟大领袖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热爱读书的典范,他还开玩笑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不仅是对刘少奇同志的夸赞,同样是对自己的激励。作为青年干部,更要响应号召,将读书学习、修身养志作为一种习惯,种好人生中宝贵的“精神食粮”,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将爱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
新的时代总是迸发出新鲜的词汇,最近,“躺平”一词热度不减,看似是一切事物缺乏追求的热情,本质上是心态的改变,行动的放缓,以顺从的心理、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但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一旦“躺平”,很容易被瞬息万变的时代甩开,因此年轻干部应该时刻保持想干事、要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和期待,即使遇到困难和风险,也要保持平稳的心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智慧和汗水铺就一条通往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并作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更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把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
回顾过去的岁月,一次次疫情防控“战役”,挺身而出的中国人用坚毅和勇敢诠释了中国精神,也让世界记录了中国瞬间,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却最快实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书写了美好且精彩的中国故事,这其中不乏积极向上的新时代青年,有的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有的在志愿服务的工作上勇挑重担,有的在异国他乡为祖国寄回防疫物资,他们都是好样的中国青年,都是值得称赞的中国新生力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
巡察工作是重要政治工作,也是民心工作,发现群众急难愁盼或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巡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有关部门有效解决,切实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到每一位老百姓,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就要求要据实对照被巡察党组织的职能责任,重点在“三个聚焦”上发力,不断加强巡察队伍能力的建设,力争书写好巡察工作的新篇章,不忘初心的做到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