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江大河到三山五岳,从秦岭峨眉到岭南大地,一幕幕幸福小康的多彩画卷迎面铺展开来:天堑变通途,歧路变坦路;碧水与蓝天惊艳相逢,鸟语同花香美丽邂逅;农舍和民宿错落有致,村民与游客共聚田园…… 回眸脱贫攻坚的战场,无数青年汇聚力量披荆斩棘、开拓前进、倾力奉献,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给青春留下了奋斗的最美注脚。为扶贫献出生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
历经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华大地上留存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它们中有很多还未被书写进古籍里、收藏在博物馆里、纳入文物保护的名录里。它们或是历史建筑,或是历史文化街区,或是历史地段,抑或只是一口古井、一棵老树、一座古桥……它们就在人们的身边、在老百姓的日常里,充满着烟火气。在已公布的970片历史文化街区、4.27万处历史建筑中,它们大多如此,或静卧一隅,安静得能听到鸟鸣虫叫、潺潺流水;或处于喧市,热闹得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要做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衔接工作,既需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也要通过汲取党史智慧和力量,创新发展思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才能精心绘制绿色、红色、金色相互交融的“三色图”,让广袤乡村的田园风光、如诗美景、特色产品,都能成为新阶段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
发挥党建“举旗明向”的“引领力”。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这个“根”和“魂”,高质量党建工作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法宝、“红色底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直接说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清形势任务,牢记党建是“第一责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抓好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总书记强调:“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运用脱贫攻坚重要经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脱贫攻坚战中,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5.5万个驻村工作队冲锋在前,在推动落实脱贫攻坚政策
变“单向引进”为“双向合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人才是推进合作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的微观基础,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抓住高层次人才的纽带作用,积极探索与周边先进地区人才交流新模式。可根据县域人才引进的鲜明特点,有针对性的拓展人才引进合作方式,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的技术合作,提高县域人才引进
县域要发展,创新是关键,人才是重点。唯有科技创新,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实现从传统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再到创新驱动的转变,才能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不过,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的瓶颈制约,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给力”政策,以“低姿态”渴求高质量人才,使得大量高层次人才加速向一线、二线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着重强调“不把人才称号作为评价人才、配置学术资源的唯一依据”高校“唯人才称号论”造成人才称号的泛滥,据统计,有关部委实施的人才项目(或学术头衔)80多个、省市部门和高校实施的人才项目(或学术头衔)数以百计。很多高校不看能力,不看水平,只看“称号”,“称号”叫得响,待遇就跟得上。不少高校公开为有称号的人才“明码标价”教育
去年12月3日,党中央决定,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7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奋进,为伟大时代书写了一曲壮丽诗篇。周永开、张桂梅、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 七位党员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童道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进入官场之前,童道驰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是金融领域的专家。1984年至2000年,童道驰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美国兰德公司研究生院等地学习和研究,“既有专业水平,又有战略思维,擅长国际与金融的谈判”使得他在金融领域如鱼得水。坊间传闻:童道驰之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必须要强化科学理论学习,保持先进不落后。要积极开展历史文化的学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广大党员要积极开展世界历史、中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忧患意识、务实精神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把控,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实践中接受考验,紧盯目标不放松。理想信念是否坚定,要看在关键时刻是否冲得上去、做好表率;要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向未来。”百年党史,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营养液”“清醒剂”。学好党史,贵在“学以致用”。学好党史是基础。人说读史以明志,正是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才能深刻的领会到,国家的发展,党的伟大事业,生在如今前所未有的盛世中华,如何能不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这个国家的发展,为之奉献青春而在所不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全面了解党史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注重
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是村庄发展的“源头活水”,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重视对后备年轻党员干部的培养,不断激发村级组织后备党员干部“内生动力”,让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日趋科学合理。强培训,全面育人,提升综合能力。开展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的普及型培训,结合主题党日,利用远程教育、党课、座谈等多种形式,重点学 务知识、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文字写作等内容,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党的领导是基层组织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农村基层党建改革创新,一是强化党组织引领,坚持标准化建设、区域化覆盖、全程化服务融合,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委建设,配套设置党建、便民服务、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工作站。建立党委领导的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区域内村庄、“两新”组织、学校等党建工作资源,强化工作合力,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引领区域治理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指明了新的方向,我认为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需要从思想和自身建设两个方面下功夫。在思想上,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实践路径,通过深入学习,联系工作实际,主动对标新的要求,落实好新的工作任务;在自身方面,自觉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践行者,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要重公道。原则是工作的“生命线"。严以修身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在任何时候
加强年轻干部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要针对年轻干部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和浮躁情绪,保持谦虚谨慎、勤政务实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牢牢抓住干部队伍“四化”不放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整个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明显改善,但是,近年来,个别地方出现了断茬,以致“矮子里拔将军”,主要是由于有的领导同志大局意识不强,站得不
年轻干部要以驻村为荣、以吃苦为荣、以服务群众为荣。坚持把驻村作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检验,作为锻造自我、历练自我、提升自我的试金熔炉,作为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宽广舞台,通过深入到基层一线广大群众中汲取养分,学习他们勤劳的品质、淳朴的品格,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转变观念、增收致富,切实发挥好驻村工作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发挥好驻村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把农牧区稳定好、发展好、建设好,让农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