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电梯提前“下班”,旅客拖着行李爬楼梯;业主多交一倍报装费,半年过去仍未通气……7月10日至12日,2019年武汉电视问政期中考三场问政,共曝光20余个问题。如今过去近一个月,这些问题整改了吗?(8月8日 荆楚网)
作为一项有效的监督举措,电视问政期中考的重点不在考,而是改。面对群众提出的尖锐民生问题,职能部门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回应,则直接影响着期中考的成绩。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抑或问而不改,必将达不到电视问政期中考的应有目的。因此,评价这项监督举措,要看是否有实打实的作风转变。
这三场问政涉及的20余个问题,都是长期困扰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痛点”。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实并不难发现,只是缘于有关部门平时主动作为的力度还不够。正是如此,在电视问政现场,相应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或如坐针毡,或直冒冷汗。
在电视问政的倒逼力量促使下,被曝光的问题基本都得到了很好解决,这从一方面证明问政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解决民生难题要靠舆论倒推,这不是职能部门应有的“赶考”表现。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平时的积极履职,主动作为,职能部门只会在台上招来更多的尴尬。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保持深入基层常态化是最好的“赶考”姿态。换句话说,只有“期中考”的心态还不够,还要有“天天考”“月月考”的意识,即要时时刻刻真正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绝对不能对涉及老百姓利益的问题视而不见。也只有这样常带着情怀去排忧解难,才能换来老百姓的普遍认可。
事实上,电视问政期中考的价值就在于“一隅三反”。毕竟,电视问政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能拿到台面上曝曝光、亮亮相。这就意味着职能部门要正确认识电视问政的作用。众所周知,电视问政的最终目的是问效,而这个效果的呈现不仅仅是单指某一问题,更是指职责范围内的作风实变。当认识到这个层面,电视问政期中考才会更有生命力。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本网站评论服务协议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3-20
|
畅享生活 2025-03-20
|
畅享生活 2025-03-20
|
畅享生活 2025-03-20
|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11-25
|
畅享生活 2022-09-27
|
畅享生活 2022-09-20
|
畅享生活 2021-08-27
|
光明日报 2022-03-21
|
环球时报 2022-03-18
|
畅享生活 2021-08-22
|
畅享生活 2023-04-09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4-21
|
畅享生活 2025-03-20
|
畅享生活 2025-03-20
|
畅享生活 2025-03-20
|
畅享生活 2025-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