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权利得以全方位保障,让政策的善意得到充分释放;再到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正式实施,让小康社会的愿景得到法制保障。一件件、一桩桩法治案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法治为民的暖意,更是让我们的发展在法治轨道上平稳向前。正所谓“法安天下”,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唯有做好法治中国的建设,方能让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城市“智” 理的根基是数据,核心是大数据。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潮的蓬勃兴起,大数据应用已经融入到当前的社会治理当中,许多之前跑断腿、说破嘴也不一定能办成的事,放到了互联网上就变成了点一点指尖就能完成的事;许多社会治理的难题,也随着科技化、智慧化手段的运用,变得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无论是“泉城链”还是“随申办”都破解了信息孤岛难题,既实现了 “聚”,又实现了 “通”,让城市“智”理的每一个主体既是信息的创造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
不懈怠松弛,不骄傲急躁,社会治理贵在坚持,久久方能为功,方可沉淀服务的厚度。“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体现着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决心。社会顽疾之“顽”,在于易于反复。长效机制治“顽”,关键在持续发力。无论是治理污染还是小广告,如果只是点到为止,浅尝辄止,就会产生“鱼的7秒记忆”效应。只有长效、持久地打攻坚战,才能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跳出久治不愈的窘境,更好地提供社会治理服务。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治文艺宣传的思路如果不拓展,也会严重影响普法效果,脱法治建设的后腿。以往,传统法治文化宣传可能存在内容形式单一、普法宣传效率低等问题,群众对法律也存在误解和不确定性。而现在,我们用“新媒体”助力法治文艺宣传,以更通俗易懂的形式、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民众在休闲娱乐中深化法治理念,学习法律知识,让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比如,福建省武平县用打油诗、客家山歌、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律法规知识编成山歌、快板、小品、灯谜等法治文艺作品,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法治教育,让法治“飞入寻常百姓家”。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本网站评论服务协议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8
|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4-27
|
人民日报 2025-04-22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2025-03-28
|
扬子晚报 2025-02-25
|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2-20
|
澎湃新闻 2025-01-01
|
科技日报 2025-01-01
|
360常识网 2022-04-27
|
畅享生活 2014-03-29
|
携程 2022-04-15
|
中国文化报 2022-04-21
|
中国甘肃网 2022-04-18
|
中华网文化 2022-04-13
|
畅享生活 2013-06-25
|
畅享生活 2013-12-31
|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4-27
|
人民日报 2025-04-22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2025-03-28
|
扬子晚报 2025-02-25
|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2-20
|
澎湃新闻 2025-01-01
|
人民日报 2025-01-01
|
人民日报 2024-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