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揭示
2024-04-16 16:15:34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

4月14日,记者从山西医科大学获悉,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学团队揭示了炎性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及其免疫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是被广泛接受的抑郁症发病机制理论之一。目前,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研发的一线抗抑郁药物,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及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仅对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有效,对其余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疗效欠佳。现有研究发现,这部分疗效欠佳的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和中枢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抗炎药物可显著改善疗效。故有研究推测,这类患者的发病与机体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因此,该亚型抑郁症也被称为炎性抑郁症。

为解决当前一线抗抑郁药物对炎性抑郁症疗效不佳的现状,研究人员首先在临床试验中根据外周血C-反应蛋白浓度,将抑郁症患者分为炎性抑郁症组和非炎性抑郁症组。他们通过测序发现,炎性抑郁症患者肠道中促炎菌指标升高,而与丁酸盐代谢有关的抑炎菌指标降低。对此,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炎性因子蛋白芯片、免疫组化检测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肠黏膜,发现炎性抑郁症患者肠黏膜中部分炎性标志物升高,肠黏膜通透性指标降低。

为进一步明确肠道菌群与炎性抑郁症的因果关系及机制,研究团队通过粪菌移植成功构建炎性抑郁小鼠模型。在实验中,通过给炎性抑郁小鼠模型补充产丁酸的抗炎菌,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肠道菌群趋于正常,外周血、肠黏膜和脑组织中炎性指标均下降,小鼠抑郁样行为明显减轻。研究结果为炎性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本网站评论服务协议

相关文章
名医在线网  浏览:275
2023-02-27
减肥ing  浏览:241
2019-04-10
生命时报  浏览:144
2019-04-10
减肥ing  浏览:218
2019-04-09
360常识网  浏览:104
2022-04-27
360常识网  浏览:39
2022-04-27
关 注
最新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4-27
人民日报 2025-04-22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2025-03-28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2-20
热门
畅享生活 2014-03-29
中国甘肃网 2022-04-18
中华网文化 2022-04-13
畅享生活 2013-12-31
推荐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4-27
人民日报 2025-04-22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2025-03-28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5-02-20
人民日报 2025-01-01
人民日报 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