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2022-04-27 17:50:03  来源:360常识网   浏览:

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每逢中秋,家人要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天上月圆,人间也要团圆。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

黎族——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广西侗族——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云南德昂族——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云南彝族——云南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总之,中秋节不仅是一个温暖浪漫、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我国各民族歌舞风情文化的再现。在这个节日里,月饼作为传统的中秋文化,在不同年代演绎着不同的内涵和风情,而月饼的变化,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延续,并折射着时代的发展。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本网站评论服务协议

相关文章
央视新闻  浏览:199
2025-04-28
法治日报  浏览:119
2025-04-28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112
2025-04-28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浏览:129
2025-04-27
人民日报  浏览:182
2025-04-22
畅享生活  浏览:53
2025-04-21
畅享生活  浏览:208
2025-04-21
畅享生活  浏览:43
2025-04-21
畅享生活  浏览:37
2025-04-21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47
2025-03-28
畅享生活  浏览:54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65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56
2025-03-20
关 注
最新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4-06-07
阿基米德FM 2024-05-28
中国新闻网 2024-04-24
热门
中国文化报 2022-04-09
光明日报 2022-04-09
新华网 2022-03-21
推荐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4-06-07
阿基米德FM 2024-05-28
中国新闻网 2024-04-24